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公告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3-4116688
联系传真:0533-4116688
联系邮箱:syuny@163.com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财富大厦1917
信息内容
博山琉璃料器简史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7/26 点击:537

 相传,远在西周时期,奴隶们在炼铜时,发现一种晶莹物体,冷却后脆而坚硬,因其外观光怪陆离,故人们称之“琉璃”。 
 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这里普遍设立专门机构,制作供应宫廷使用的琉璃料器。清朝中叶,博山琉璃料器不仅畅销国内各地市场,而且由青岛海运出口,销往国外,每年都在7000吨以上。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北京建造琉璃窑时,曾派人到博山选聘工匠。生产琉璃制品所需要的料条、壶坯,也都由博山供应。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清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烟袋嘴等逐渐成为琉璃生产中的大宗产品,充翠仿玉的琉璃产品也开始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大大增加。至道光年间,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咸丰年间,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的销售从集市贸易、长途贩运,逐渐转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清同治年间,博山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除原有产品外,开始生产铺丝屏片、瓶、杯等产品。这时,作为制造琉璃产品的半成品原料——料条,也成捆地运销外地。光绪年间博山制造出内画产品,到光绪末年,铺丝屏吊灯、铺丝围屏、烟嘴、杂货、珠、镯等产品,每年经济南运出的数量约7000担。
 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博山工艺传习所送展的铺丝屏等琉璃产品获优等奖牌。
 191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展览会上,博山送展的铺丝料货等产品获最优褒奖金牌。   
 1924年,由于“爱国牌洋烟嘴”适销对路,博山琉璃生产一度出现了罕见的“洋嘴子市”的短暂兴旺局面。至30年代初,博山琉璃生产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大炉炉户有50家左右。
 1934年,孔宪芝制作的花球在胶济铁路沿线物品展览会上获奖状。   
 1937年,日军侵占博山后,琉璃生产一蹶不振,从业人员减为640余人,年产量不足700吨,仅为战前的5.4%。
 1943年人员减至不足150人,年产量只有百余吨。 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又挑起内战,博山琉璃业又遭进一步摧残。至1948年3月博山解放时,博山琉璃业已是凋敝不堪,大炉余十六、七户,从业人员不到百人;圆炉剩20只左右,工匠百余人。仅能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而且时作时辍,大部分炉工失业。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博山琉璃生产很快恢复生机,从业人员恢复到800人。
 1951年初,部分炉工成立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 稍后,又有10户大炉炉户成立博山玻璃联合公司。
 1952年,9户水响货炉户组成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
 1956年初,所有私营炉户和个体生产的炉业工人都公私合营或加入合作社。
 1957年后,博山玻璃联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先后转产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脱离了博山传统琉璃生产的轨道。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现博山美术琉璃厂)刚成立时主要生产料珠、烟嘴和杂货。1957年开始生产套色雕刻产品。
 1958年内画艺人薛京万完成内画竹笔改为毛笔和内画烤花两项改革。内画竹笔改为毛笔的试验成功,为博山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烤花内画壶的出现使内画壶的用途扩大到作为香水等液体物质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8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制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画艺术向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相继创作出《洛阳兴殿图》、《群仙祝寿》、《清明上河图》、《百子图》、《八大医学家》等。同时,以“百”字为题材的内画作品也大量出现,如《百子图》、《百美图》、《百骏图》、《百虎图》等。
 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联邦德国、瑞士、爱尔兰、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内画艺人亦多次出国作内画技术表演。
 到1985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术琉璃生产厂家,拥有职工2143人。具有年产琉璃工艺美术品14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万元,实现利税331.56万元。产品由建国前的花球、内画等300多种增加到16大类,3000余个花色品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内画被国际鼻烟壶协会冠以“山东画派”,而轰动欧美;晶莹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测,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各种珠帘、花插、烟具制品等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画壶、花球曾获部、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我市于 1983 年在颜山公园红门建立了第一个琉璃博物馆,可从中欣赏到博山琉璃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琉璃产品中,花球是最常见的,孩子们经常玩的弹子球就是小的琉璃花球。另有套色琉璃浮雕器皿,优美别致,独具一格。尤其是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 有 " 黄玉 " 之美称。其它如手镯、料珠、花插、挂瓶、铺丝等饰品,均为国外和我国少数民族所喜爱。
 内画壶是博山美术琉璃风格独特的工艺品,有人以“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的诗句赞誉。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